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2002版 PDF下载

2025-07-073




书名: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作者:葛兆光

版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版

大小:16.0MB

格式:PDF

页码:216页

价格:10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是葛兆光2002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系清华大学“九八五教材计划”资助项目,被列为专门史系列教材。全书以十讲架构剖析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脉络,从天下观念、家庭伦理与儒家政治学说切入,梳理道家思想对超越性精神的追求及佛教传入后的本土化进程。通过禅宗《坛经》与观世音形象演变案例,阐释佛教与中国社会的深层互动;同时解析道教永生实践体系与民间信仰中宗教界限模糊却层次分明的特征,展现儒释道在民众生活中的交织状态。书中考证思想流变与文化融合,形成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系统性解读


葛兆光在这本书里面讲到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还从家庭和仪式讲起,说到儒家和古代中国政治学说的形成;也简单地从老子到庄子,讨论道家的思想和影响,还讨论了古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交往的途径,当然主要是从佛教进入中国的途径说起的……最后,特别介绍了古代中国的两个信仰世界,因为和其他文化圈比较起来,可能这种宗教界限相当模糊而文化层次相当清晰的信仰情况,在中国特别突出。


后记


这本《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是1997年到2001年间,我在日本京都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讲过的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出来的。这里印出来的不是讲义的全部,因为删去了讲义中为引起学生听课兴趣而添加的资料,也删去了一些有关历史的具体例证,但印刷出来的也有比讲义多的地方,首先是多出了可以进一步探究而阅读的“参考文献”,其次是增加了进一步研究可能需要的“参考论著”,再次也多出了每讲下面的“思考题”,这使得它多少像一本教材。


从1997年开始,我在这几个学校陆续上过几次这样的课程。开始以为很容易,但后来渐渐觉得并不那么简单。对于海外学生来说,把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知识深人浅出地给他们讲清楚,很要花一些功夫,虽然那里听课的学生可能是硕士博士候选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膜,讲授需要特别地清通简明,所以,当时用了很多心思来挑选题目和组织内容。对于国内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来说,把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知识讲到他们爱听,更是特别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现在是急功好利和讲究实用的时代,那些看上去既不能增添技能又不能变成资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一些“包装”和“烹调”才能使他们有兴趣,所以讲授中用了不少功夫来增加“佐料”。而现代的教学方式,使我不能不到处寻找相关的图像资料,使用耳朵“听”的课变成既可“听”又可“看”的课。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尽可能涵盖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我选择了十个题目,自己觉得这样设计课程,既包括了儒道释等各个主要思想、学说和宗教,又包括了天下观念、家族伦理、阶层差异等等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真的有学生愿意继续了解这些知识,我也给出了经过选择的原始文献选段,让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课,还可以自己琢磨,如果还有听众愿意深入研究,这里也提供了比较专门的论著选目,让他们不止是上一个一般的入门课,还可能成为研究的初步。


本来,道教的内容分成了两节,但这样一来全书就成了“十一讲”传统中追求数字圆满的习惯我仍然不能免俗。本来,讲义中还有一些内容,像《古代人眼中的文学》、《戏曲背后的社会生活史》等等,但因为与其他的内容不太对称,因此,在这本教材中被删去了。过分地追求形式感,常常使我在编写任何一种书的时候,总是要截长续短。总之,经历了四年的增删,又经过这一暑假的修订,这本教材就这样编出来了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两个年轻的同事和学生,他们是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刘国忠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黄振萍,他们曾经帮助我打印资料和扫描图片,也帮助我做了很多原本是他们份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