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寅亮撰 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 2007版(上下册) PDF下载

2025-07-07150


书名:金陵梵刹志

作者:葛寅亮撰 何孝荣点校

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版

大小:15.4MB+13.3MB

格式:PDF

页码:513页+446页

价格:15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金陵梵刹志》是由明代葛寅亮编纂的佛教寺院专志,成书于万历年间。全书共五十三卷,系统收录南京地区176所佛寺的沿革史迹、经济制度及管理章程。书中辑录御制诏令、碑文墓铭、僧传诗作等多类型文献,是研究南朝佛教史与明代佛教政策的原始档案。该志创新性地融入寺院经济数据与僧官制度记载,为考证金陵佛寺建筑布局及佛教文化传播提供史料支撑。


金陵为王者都会,名胜甲寓内,而梵官最盛。盖始自吴赤鸟间,迄于六朝梁、陈,所称四百八十寺者此矣。我高皇帝宅中定鼎,兵燹之余,随为创复。名蓝森列,灿然重辉。其宸翰之昭宣,规画之颁布,凡以振法乘而护学人者,犁然具举也。予承乏祠曹,讨求故实,而于去籍之艰,乃广稻博考。御制之界僧与法者,散于全录,恭绎而辑之。《钦录集》则各大寺藏本在焉。更搜之荒碑故牒中,得其梗概。为厘饬僧规,清复赐租,修葺禅字。而复虑载籍无存,无以征信将来,乃为作《梵刹志》,奉《御制》《钦录》二集界之简前,遵王章也;其次以三大寺为纲,而大、中丽于最大,小丽于中,棋布星罗,联络不涣。诸寺之内,若殿楹,若赡产,若山川,若古迹、人物,若名贤韵士之撰记、题咏,悉捃摭而胪列之;至大藏之镌,副墨贮于报恩,琅函布于赛宇,标举其目,见端知委,是藏目不可无入也;而一、二寺规之条列,则附之简末,为卷共五十有三焉。


《金陵梵利志》五十三卷,明葛寅亮撰。葛寅亮(1570-1646),字水鉴,号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父大成,任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丞,寅亮随至闽,读书武夷山中。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浙江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迁祠祭司郎中。寅亮在任,日夕循令甲以率其职。他为“靖难”后不肯降附的“殉国名臣”平反昭雪,疏请修拓黄观、方孝祠,将被罚人乐籍的牛景先后人给照除名,复姓从良。他又为南京诸佛寺清田定租,订立各项制度。不久,因事告去。筑室南屏山麓,讲学西湖南之萧寺,从游者多四方名士。


金陵梵刹志不仅详细地记载了明代南京各佛寺的历史沿革、殿堂分布、房田公产、山水古迹、名僧事迹、寺租赋税、僧规制度等,卷首二卷还收录了明太祖的佛学论文、明代诸帝有关佛教的诒救法令等,是一部十分难得的明代佛教史著作,对明代佛教史、明代史以及南京佛教史的研究乃至今天的南京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以及佛教界等均有重要价值。


首先,它对研究明代佛教史、明代史等有重要价值。清人编《四库全书总目》,批评《金陵梵刹志》“略如志乘之体,编次颇伤芜杂”。这种批评,今天看来,是十分偏颇的。《金陵梵刹志》仿杨街之《洛阳伽蓝记》而体裁不同,不仅述雄观,亦兼述祠政,虽然超出传统的志书体例,却为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十分难得的史料。


万历年间,葛寅亮任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时,编《金陵梵刹志》。万历三十五年正月,该书“发南京僧录司刊”。不久,他“适请告去”。天启年间,寅亮复来,任南京尚宝司卿,为《金陵梵刹志》补序而复刊行。民国二十五年(1936),镇江金山江天寺僧人惟光以所藏天启补刻本,配补江苏国学图书馆藏本,又取明代集部钞补校勘,在上海影印出版。现在常见的有1980年台湾明文书局出版的“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本,1996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的“中国佛寺志丛刊”本,1997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本等,皆据民国校勘本影印。


《金陵梵刹志》的卷数,记载歧异较大。或说为四十余卷。《客座赘语》记载“祠部郎葛公所著《金陵梵刹志》四十余卷,一时大小寺院亡不详载”。或说为五十卷。清·钱曾的《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记载“《金陵梵刹志》五十卷,八本”。或说为五十二卷。明·祁承燥的《澹生堂藏书目》记载“《金陵梵刹志》五十二卷,十四册”。《明史》记载“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五十二卷”。此外,清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以及雍正《浙江通志》民国《杭州府志》也均作“五十二卷”。而《四库全书总目》、清·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志》;清·丁仁的《八千卷楼书目》清·徐乾学的《传是楼书目》、清嵇璜的《续文献通考》著录该书,均作五十三卷。现在能见到的,为五十三卷,估计五十卷、五十二卷皆为残本,而所谓“四十余卷则为大概说法。


由于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但迄今尚无点校本,颇不利于流传和利用。2006年6月,笔者为天津人民出版社张献忠主任所促动,藉该社向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提出点校计划,随即获得立项出版简体横排点校本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