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诗铭 周殿杰校点:廿二史考异 附三史拾遗 诸史拾遗 2004版(上下册) PDF下载

2025-06-0222


书名:廿二史考异 附三史拾遗 诸史拾遗

作者:钱大昕 方诗铭 周殿杰校点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版

大小:22.8MB

格式:PDF

页码:1600页

价格:15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三史拾遗》是清代乾嘉学派代表学者钱大昕所著的考史札记,成书于《廿二史考异》之后,主要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进行校勘与考订。该书采用纪传志表互校、碑志文献比对等方法,系统校正文字讹误、补充史实缺漏,展现了钱大昕深厚的考据学功力。书中校勘方法涵盖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技术,融合经学训诂与金石学成果,成为乾嘉史学方法的典范。该书与《诸史拾遗》合并为《考史拾遗》,常作为《廿二史考异》附编刊行,在清代史学研究中与《廿二史劄记》等著作齐名。


钱大昕历时多年完成《廿二史考异》后,针对《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考订未尽之处,继续撰写《三史拾遗》作为补充。乾嘉时期考据学兴盛,钱氏以校正史籍讹误、探求制度源流为宗旨,延续了《廿二史考异》的学术传统。该书与《诸史拾遗》共同构成钱氏考史体系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全书五卷包含以下考订内容:

通过不同版本对校,修正传世文本的抄刻错误

运用纪传互证、表志对照的本校法,揭示史书记载矛盾

引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进行他校,还原文本原貌

结合典章制度演变与地理沿革考辨,运用理校法解决悬疑问题


钱大昕特别注重官职名称、郡县沿革、氏族世系等制度考证,《侯国考》等专题研究展现了其综合史料类比的研究特色。书中对《史记》《汉书》《后汉书》的校正尤为精审,成为后世研究秦汉地理的重要参考。


该书与《廿二史考异》共同奠定了钱大昕在清代考据学界的地位。其校勘方法被梁启超视为可与王念孙《经义述闻》比肩的典范。在史学史上,该书与厉鹗《辽史拾遗》、杭世骏《金史补》形成补正前代史书的学术链条,但侧重方向不同:钱著聚焦文本考订,而清廷官方修史更强调彰显少数民族历史地位。


主要版本体系包括:

潜研堂全书本:收录于钱大昕个人著作全集,为通行版本

史學叢書本:单行刊本,注重考据学专题传播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与《廿二史考异》合刊,方诗铭等点校


浙江大学等机构藏有该书古籍原本,现代整理本被列入《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与《廿二史考异》等经典并列。作为考据学代表作,该书至今仍是研究《史记》《汉书》《后汉书》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