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谦: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PDF下载

2025-05-207




书名: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作者:丁谦

大小:3.63MB

格式:PDF

页码:67页

价格:10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丁谦(1843—1919),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尤精于边疆史地与中外交通史研究。其代表作《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是清代西北史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专门针对《新唐书·西域传》《新唐书·北狄传》《新唐书·东夷传》《新唐书·南蛮传》等涉及外国及边疆民族的部分进行系统考辨,旨在厘清唐代中外交往及边疆地理的真实情况。


文献考据与地名今释

该书以《新唐书》所载外国及边疆民族传记为基础,结合《旧唐书》《通典》《册府元龟》等史料,对西域诸国(如高昌、龟兹、大食)、北方民族(如突厥、回纥)、东北地区(如渤海、新罗)及南方诸蛮的地理方位、历史沿革进行详细考证。丁谦运用音韵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考订古地名今址,如指出“疏勒”即今新疆喀什、“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等,为后世研究唐代边疆史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交通路线与民族关系

书中重点考察了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交通路线,如安西四镇至波斯、大食的通道,并分析周边民族与唐朝的政治、经济互动。丁谦注重实地与文献结合,虽受限于当时条件未能亲历考察,但其引证广泛,包括佛教行记、阿拉伯文献等,展现了唐代中外交流的宏大图景。

学术方法与局限

丁谦继承乾嘉考据学传统,强调“无征不信”,但其研究亦受时代局限,如部分地名考订因缺乏现代考古成果而存在误差。此外,他对某些民族的族源推断(如以“铁勒”为蒙古先民)受清末民族观念影响,需辩证看待。


该书是清代西北史地学的延续,与魏源《海国图志》、何秋涛《朔方备乘》等共同构成近代中国边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丁谦的考证虽偶有疏漏,但其系统性与开创性为20世纪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具参考价值。该书后被收入《浙江图书馆丛书》(又名《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成为研究唐代边疆与外交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