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与农村教育 民国17年版 DJVU格式
2025-05-1313
书名:村治与农村教育
版本:中华职业教育社印行
大小:2.64MB
格式:DJVU
页码:61页
价格:10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村治与农村教育》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文献,1928年(民国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为著名教育家余家菊。该书系统阐述了民国初期乡村自治与教育改良的互动关系,是研究20世纪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的核心文本之一。
乡村治理理论
提出"以教兴政"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造实现地方自治。书中详细规划了村学、乡学、县学的三级教育体系,强调识字教育(扫盲率统计表附后)与公民教育的结合。
实践方案
收录河北定县(晏阳初实验区)、山东邹平(梁漱溟实验区)等典型案例,分析合作社、农技推广站等新型乡村组织的运作模式。附有12个省的村治章程比较表。
教育革新
设计"三合一"课程体系:
基础文化课(采用白话文教材)
农业生产技能课
公民自治训练课
并首创"小先生制"教学法(即学生互教)。
社会改革思想
反映民国知识界"教育救国"思潮,书中对乡村权力结构(士绅、保甲、宗族)的剖析,为费孝通《乡土中国》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文献稀缺性
原版现存不足50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有藏),内含1926年全国教育调查统计原始数据,部分表格后被《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转载。
当代启示
其"政教合一"的乡村建设思路,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赋能"理念存在历史呼应。201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影印再版时,增补了作者后续发表的《乡村教育十讲》作为附录。
该书不仅记录了民国乡村现代化的探索,其教育方法论更影响了陶行知、黄炎培等教育家的实践,堪称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奠基之作。